发新话题
打印

复旦副校长桂永浩:复旦坚持三区联动发展的理念(图)

复旦副校长桂永浩:复旦坚持三区联动发展的理念(图)

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复旦坚持三区联动发展的理念(图)

2008年05月22日

( 新浪财经)
 

 



  2008年5月22日,由旧金山湾区委员会和长江开发沪港促进会主办的“长江开发沪港促进会风险投资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大会。图为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2008年5月22日,由旧金山湾区委员会和长江开发沪港促进会主办的“长江开发沪港促进会风险投资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大会。图为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

  桂永浩:尊敬的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复旦大学对今天在这里召开的有关风险投资的论坛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今天我也非常高兴能够代表复旦大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些复旦大学在培育新兴产业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以及我们的思考。复旦大学充分发挥高校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带头作用,因为大学是知识创新非常重要的基础。一方面依托学校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形成复旦大学科技群体,在另一方面我们以大学的园区、校区和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利用学校资源加强和政府与地方产业界的合作,使得复旦大学科技园区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源(9.06,0.82,9.95%,吧)。与此同时复旦大学积极的营造创新气氛,培养学生。下面谈一下我们的体会:

  第一,推动科技成果和知识的产业化形成复旦的科技集群。复旦大学的科技产业工作主要围绕在三个方面:一个是科技成果和知识的产业化,孵化科技企业。

  第二,大学主要从事是企业管理以及资本经营。

  第三,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复旦大学充分发挥大学所拥有的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中我们非常注意选择一部分有市场前景的成果进行论证和放大。创办科技企业的初始实体,通过加强与政府、产业界合作,使企业社会化并成为骨干企业。社会坚持社会化运作,逐步完善成为复旦的经验,即科技产业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复旦大学依托学科特色,重点培育了微电子、计算机软件、生物医学、新材料和环境工程等五大类别的支柱企业。在产业化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高校科技产业领域的复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在于坚持以科技成果和知识产业化为主,坚持社会化运作机制,尽可能的避免学校的风险,因地制宜实现退出制度,以服务求坚持,以贡献求发展。

  第二个问题在大学园区建设中不断丰富“三区”联动的理念和内涵,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科技园区是复旦大学原创性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基地之一。复旦大学的科技园成立于1999年,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任命为科技园,成为22个国家科技园区之一。复旦大学科技园现在已经形成了功能互补、结构完善的园区体系,由国家级的复旦科技园、国家级的杨浦孵化器、国家级复旦科技园创业中心、国家级复旦软件园、复旦峰林生物医药科技园、复旦金融创新科技园。几年来复旦科技园一共入主的企业有145家,园区总收入达到24亿左右。累计上缴税收约2亿元左右。现有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各类从业人员1万。

  “三区”联动发展的理念也结合大学和工业园区的关系,从我们和杨浦区互动的情况来看,在社区的角度“三区”联动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当中,怎么探索大学的新功能延伸方式和能量的释放。大学要为科技园区提供创新、创业的人才项目和手段。为整个园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上的支持。从园区的角度来看“三区”联动解决了创新的来源和支持方面的内容,使大学师生和城市居民创新创业的场所。从社区的角度来看,“三区”联动表现了城市功能提升的一种有效方式。社区是保障更是基础,不仅为校区和园区提供公共服务,也为人群提供的适宜居住的环境,更是创新创业人才发挥才智的空间。

    第三方面,我们大学非常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培育高科技企业的新生力量。复旦大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开始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支持毕业生、研究生运用科技才能进行创业,给真正创业的学生以真正有效的帮助和服务。向培养学生那样培养并向社会不断输送高科技企业和有关的企业家。学校积极支持学生学术研究活动和创业实践,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在我校设立了一个基金,到2006年已有311位本科生得到了该项资助。我们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资助计划设立于2003年,截至2007年4月已有387位本科生获得了资助,并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捐赠学者现在已经发表的论文已经达到30篇,2001年初复旦大学设立了复旦大学研究生创业新基金,支持研究生的创业和创新工作,研究生的创新基金迄今累计制作项目426项,累计制作的金额500多万元。学校每年拿出50多万元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先后资助学生近千人。

  2005年上海市政府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复旦大学成为设立点之一,复旦大学组织配套资源,为配合分基金的实施,学校整体整合的各类的资源共同构建合理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学校与政府产业界一起成立了基金委托管理机构,引入政府的专业机构的孵化服务,成立复旦大学大学生创业园,邀请创业的投资界人员作为评审专家,邀请政府部门主管、专业企业家、投资界专家成为辅导团导师,组织专业人员成为复旦大学创业园的创业研究中心。这种基金成立以后,大概有500多名学生自愿参加各项培训,有200多个创业团队提交了他的商业计划书,批准通过83份商业的计划书,注册学生的创业企业65家,基金投入的赞助基金一共达到830万元,大学生的创业企业现在基础良好,已经累计申请专利有44项,软件著作权19项,15家学生企业25次获得包括风险投资、政府扶持资金和私人资金等各种后续资金1700万元的支持。

  第四方面,复旦和上海如何进行互动发展?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现代大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融入社会的过程,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责任之一。斯坦福大学的校长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们说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硅谷,我还要加一句话没有硅谷就没有一流水平的斯坦福大学”。同样,复旦的百年历史是伴随着上海这座近代城市的成长而诞生成长,上海孕育了复旦,复旦也支援了上海。面向未来,上海的发展无疑是复旦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另一方面中国是市场化刚刚起步的国家,由于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城市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大学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大学成为了城市创新的源泉,使得中国高校必须承担起比国外高校更为沉重的历史责任。因此,中国的高校除了知识的创新和传输之外,有更大的责任及其社会的服务融入中国城市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当中。

  上海的发展是全方位的,上海的建设目标不仅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行业中心,而且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不仅要立足于自主创新,建设成创新型的城市,而且要发展先进的文化,建设文化大都市。在这里,我们站在这样的基础上谈复旦服务上海,同样是全方位的服务,是高水平的服务,是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成长相互促进的服务。我们认为:

  第一,为上海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复旦将加强复旦金融研究院的建设,着眼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服务,积极推进上海市经委建设物流研究院,建设权威的物流研究机构。

  第二,为上海提供自主创新能力的服务,复旦要着眼于科学的前沿,在原始性创新上下功夫,更加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充分依托生物材料、生物医学、电子,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物医学为重点,为上海解决产业发展重大关键问题作出贡献。

  第三,为上海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服务建设作出贡献。复旦将针对上海的需求,整合复旦现有的环境、资源、生态、法学、经济等方面的科学力量继续推进实地生态系统和生态多样性研究,继续推进用生物技术处理水污染的产业化工作。第四,为上海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复旦将充分发挥在经济、政治、社会、法学、管理、医学、公共卫生领域所具有的科学优势。重点开展劳动与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人口政策和人口管理,社区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第五,为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服务,复旦将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优势,为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促进中外交流作出贡献。

  以上就是复旦大学的一些思考以及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非常希望利用这次论坛的机会跟大家一起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深化,谢谢大家!

科学、民主、法治、竟争!
做好您的本职工作,演好您的人生角色。
如果中国人人都尽心竭力、精益求精地工作,就肯定能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知足、感恩、宽容、博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