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复旦大学创新帮困助学模式情牵贫困学生

复旦大学创新帮困助学模式情牵贫困学生

复旦大学创新帮困助学模式情牵贫困学生

2008年8月17日

    新华网上海8月17日电(仇逸、罗倩)复旦大学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学工部8月16日向千里之外的一名录取新生寄出了一封信,信上写道:“从今天你收到这封信开始,我校的绿色通道就已经向你完全敞开。”1000元路费也同日汇出。

    这封信的收件人赵发宽是云南省一名普通的高中毕业生,他出生1个月父亲
病逝,1岁时母亲改嫁异乡,与奶奶相依为命,靠着学校老师和社会的资助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学业。在今年的高考中,赵发宽以663分的成绩被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但是高昂的学费和路费却成为他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复旦大学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帮困助学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构建形成了奖、勤、贷、补、免的完整资助体系。不仅确保复旦没有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更发展创新为以“双助计划”(助学更助成才)为代表的帮困助学新模式,用育人观念统领帮困助学工作,全校树立了“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全新帮困理念。赵发宽就是“双助计划”已经或即将覆盖的众多贫困学生中的普通一员。

    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复旦大学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在对以往帮困工作总结的同时研究了包括海外30多所高校的帮困助学政策,对帮困助学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在对贫困生的调研中复旦大学发现,由于经济条件对成长环境、生活方式、教育基础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长期影响,贫困生会在专业学习、实践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遭遇更多困难。一些贫困生由此产生了悲观失望的心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士气低落、处世消极、逃避现实、远离集体;有的贫困生因为实用技能薄弱、不善沟通交流,加上家庭支持较少,致使就业艰难,情绪低沉。因此,复旦大学不光做经济上的帮困,还在化解学生的生活压力、以成才扶助为主导、增强学生的发展动力上下工夫,通过把贫困生教育成才帮助贫困学生家庭彻底解困,既为社会输送一位合格人才,又为社会减少一户贫困家庭。

    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差异和不同需求,学校设立了以实践岗位、服务岗位、学习岗位等为主的共计1800余个锻炼岗位,采取设岗单位和受助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选择一个岗位,并接受相应的管理与考核,确保通过岗位受锻炼、增才干。学校设立自立自强杰出单项奖,配套发给奖助学金,用以表彰在锻炼岗位上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并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树立“自立者强”“劳动光荣”的良好导向。

    复旦大学要求辅导员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和综合表现公正分配助学金,同时至少两月一次与每位贫困生谈心,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学习生活指导。同时学校感到,贫困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指导,尤其是那些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士给予的指导。复旦发起了师友辅助计划,引导复旦的教师和校友与受助学生结对,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和指导。

TOP

发新话题